3月18日,生態環境部發布《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簡況》。年內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展開,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局良好。生態環境保護年度目標任務完成,達到“十三五”規劃序時進度要求。
2018年,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。其中,在環境空氣質量方面,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(以下簡稱338個城市)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.3%,同比上升1.3個百分點;京津冀及周邊地區、長三角、汾渭平原PM2.5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1.8%、10.2%、10.8%。
具體來看,全國338個城市中有121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,占全部城市數的35.8%,同比上升6.5個百分點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“2+26”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0.5%,同比上升1.2個百分點;PM2.5濃度為60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1.8%。
在水污染防治方面,2018年全國地表水Ⅰ~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71.0%,同比上升3.1個百分點;劣Ⅴ類斷面比例為6.7%,同比下降1.6個百分點。此外,2018年全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中向好,主要污染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。417個點位中,一類和二類海水比例合計為74.6%,同比上升6.7個百分點。
在生態環境質量方面,2018年監測的2583個縣域中,植被覆蓋指數為“優”“良”“一般”“較差”和“差”的縣域分別有1783個、507個、172個、74個和47個,分別占國土面積的45.4%、12.6%、8.5%、11.7%和21.8%。
在氣候變化方面,據初步核算,2018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4.0%,超過年度預期目標0.1個百分點。
微信掃一掃